- 書名:Fate is the hunter
- 著者:Earnst K. Gann
- 出版商:Simon & Schuster Paperbacks
- 語言:英文
- 年份:1961
- 閱讀難度:難
- ISBN-13: 978-0-671-63603-6
- 如何取得:國家圖書館、中興、高師大圖書館。亞馬遜網路書店(上圖即為新版書皮)。
(2014.7.6版)
Gann在踏入航空業之前就對飛行有興趣,年輕的時候便取得了飛行執照。而他是學藝文的人,從學校畢業之後,開始電影工作,但是經濟大蕭條使得他的事業無法順利(應該是很燒錢的)。他透過友人介紹,靠「打工飛行」謀生,直到美國經濟有起色,航空公司大舉招募飛行員的時候,才進入美國航空公司(American Airlines)擔任機師。
時值二戰,美國軍方調用民航資源,將戰爭物資送往戰場,Gann也是被動員的民航機師之一。於是這些飛行員的足跡便隨著戰火蔓延,踏遍世界各地。旅行為他帶來許多寫作靈感,成就日後多部有名的小說以及電影作品。《Fate is the hunter》就是根據作者的飛航經歷而寫成的自傳式小說,廣受好評,還拍成了同名電影。
(上圖)中興大學圖書館的館藏即是此版本,因為年代久遠所以十分具有歷史感。
本書的鋪陳與連貫十分精心,遣詞用字皆有所「雕琢」,讓人物栩栩如生、故事精彩萬分,此書也是國外航空迷心目中必讀的飛行書籍。不過小編認為閱讀難度已經到了「難」,更甚《Pilots of the line》,閱讀此書另外一個好處應該就是能學到很多罕見的單字吧!
在1930年代,雖然人類開始頻繁飛行,但因為航空科技仍尚未成熟,所以空難層出不窮,讓Gann失去了許多同事及朋友,他在前言裡便預告:生命即是一場人與命運的交戰。而作者也經歷許多次空中驚魂記,將近大難不死。本書的序曲是一次空中驚魂;Gann執行的航班正在近場(Approach,飛機降落前進入機場交通路線的過程),突然與另外一架起火的飛機擦身而過。他只要再慢個幾分鐘下降,兩架飛機就要相撞了。作者問道:為什麼空難發生在眼前,而非自己身上?大難不死的人,是否特別受某個神秘力量眷顧?飛行員心中難免有此疑惑,只是他們必須拋開僥倖的想法,老老實實地靠真本事駕駛飛機。Gann以「命運」作為主軸,串起了大小冒險故事,陸續點出其中不可思議之處。
在作者的細膩刻劃之下,這本歷險記其實還襯托了飛行員們面對緊急狀況的心情-比我們能想像的緊張、焦慮、恐懼等感受複雜得太多了。有一次Gann駕駛了一架搭載新型引擎的客機,在高空中發生全數引擎失效,失去動力的緊急情況(飛機失去動力,便只能滑翔,用高度換取航行距離,能夠飛回機場是最理想的,否則在機場以外的地方迫降,飛機一定會摔壞的),幸好得以平安從外海返回機場,結束一場驚魂。但維修人員卻不肯相信引擎會在正常操作程序之下故障,反而認為是飛行員的過失。雙方最後打賭,重回天空測試,全程由維修員操控引擎動力。最後相同的情形再度發生,焦急的維修員怎麼試就是無法阻止讓飛機往大海裡掉,這下子他們可體會到飛行員承受的是什麼樣程度的驚恐了。
透過《Fate is the hunter》的驚險畫面,讀者們一定體會到了飛行員在航空「拓荒」時代裡的艱辛。現代的先進科技雖然幫飛行員解決了很多很多的困難,但我想飛行員在面對緊急情況的時候(甚至只是模擬機訓練),心裡面的壓力還是一樣龐大的。行文至此,不免要向廣大的飛行員們致敬。除了冒險故事之外,本書也提及當時航空公司的文化與飛行員的習慣。例如行之有年的資歷排行制度(Seniority list,飛行員們靠它分老少、選班表、排升遷等等),Gann也有所批評。對於了解航空的演進,本書也是值得參考的材料之一。在這邊推薦給大家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