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書名:台灣未來熱門行業:航空業
- 著者:彭尚興
- 叢書系列:成功就業5
- 出版商:永汀文化出版
- 語言:中文
- 年份:1996
- 閱讀難度:輕鬆
- ISBN-10: 957-99239-9-X
- 如何取得:(已絕版) 海大、世新、中原、中興、中正、成大、高雄第一科大、高雄餐旅、屏科大、金門大學圖書館。
(2014.11.06版)
圖書館真的是一座寶庫,如果在裡頭待得夠久,一定能讓人有意外收穫。小編在架上發現此書的時候感到十分驚喜,因為我原本以為介紹台灣航空業的書籍就只有以下幾本了;
《進入航空業 So easy!(2010)》by 太雅編輯部
《飛行員成功指南 : 如何達到千萬身價和環遊世界的夢想(2005)》by 天行者
《藍天白雲飛行夢(1997)》by 李梅蘭
也許這類書籍還有不少,小編也會繼續發掘的。如果各位有看到覺得不錯的刊物,歡迎跟讀書會上的大家分享喔!
《台》的作者彭尚興先生是一位喜愛飛行的媒體人-從此書上也只能知道這麼多了。作者期望能夠讓國內青年了解航空業的發展以及就業情況,於是寫成了一本求職指南,分成三大章節;台灣民航事業的發展、台灣空運市場的主要航空公司、青雲有路-航空事業的工作機會。
但小編把此書歸類為通識,則是因為它在首章之中清楚地交代了台灣民用航空的發展過程,從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初期的民航空運公司(Civilian Air Transport Inc., CAT,簡稱民航公司)說起,談到那個台灣上空曾經有九家本土航空公司(華航、長榮、復興、遠東、立榮、大華、國華、台灣、瑞聯)同時飛行的全盛時期。雖然不如歷史教科書一般鉅細靡遺,但作者以行雲流水般的筆觸闡明了台灣航空史上的潮流變化。在論及台灣民航業發展的時候,作者還附上具體的統計數字及圖表,讓此書變得更有參考價值。
在首章最後,作者預測了兩岸直航與亞太空運中心的成立。小編讀到這一節,並不覺得作者有遠見,反倒是認為我們的腳步落後了近二十年!站在航運的角度來看,中國大陸肯定是很大的航運市場,只是兩岸雙方的政治考量使得直接通航發展得遲緩。而在亞太空運中心的部分,本書也描述了近年正夯的「航空城」計畫。也許台灣佔了地利之便,具有發展空運中心的潛力,但計畫延宕了十多年之後,眼看中國的經濟崛起,亞洲其他各國努力追趕,將他們的航空樞紐經營得有聲有色,台灣的優勢真的還在嗎?推行這個計畫的同時是否又有不必要的政治考量,讓公庫虛耗呢?
第二章則介紹當時駐點台灣的各大航空公司。不僅僅是官方網站上看得到的那種簡介,還有一些趣聞軼事。例如華航成立初期,財務未有起色,公司創建週年的聚餐還得向餐廳老闆賒帳;遠東航空開航首年,公司裡只有創辦人胡侗清先生一人,主要執行載送報紙的業務,回程順便搭載旅客。胡侗清先生就身兼飛行員、業務員、收票員和報童,撐過這一段時期;國泰航空起初並沒有向香港政府登記為公司,也沒有繳稅,香港政府對此十分感冒,要它們登記在案或搬家走人,迫使兩位創辦人各出了一元港幣,正式於香港成立這家公司。還好作者身為媒體工作者,消息十分靈通,也懂得做功課,把這些航空公司的簡史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。
最後一章切入求職指南之正題,介紹了機師、空服員、空中翻譯員(現在可能不常見了)、飛機維修員及票務人員等五個職位。小編覺得此書對於以上職位的描述還頗客觀的,不會像徵才廣告一樣刻意強調航空業的光鮮亮麗的那一面。在介紹空服員的部分,還細數了空服員從報到至抵達目的地下飛機之間的工作項目,說「這樣的工作流程,從頭到尾,沒有一點讓人覺得浪漫的地方」。小編覺得這才叫做中肯呀!不過,航空業是一個跟飛機同樣精密的系統,工作內容可不僅是以上這五種而已。本書如此列舉,顯得廣度不足。想要知道航空業裡頭還有哪些工作的讀者,請參考《進入航空業 So easy!》這本書,內有更完整的介紹。而作者講完票務人員,就突然停筆了,如果能夠根據他個人使用航空服務的經驗,提出他對台灣民航發展的預測與期望,就會讓《台灣未來熱門行業》有個很好的結尾了。
事過境遷,從本書出版的1996年以來,台灣的民航業也免不了被金融海嘯與不斷攀升的油價衝擊,雖然911事件對本土航空公司的影響不大,台灣高鐵的啟用卻加速了航空事業版圖的重整。近年來廉價航空盛行,想必國人使用航空器的習慣又會改變了。想當然耳,此書的時效性已過,但小編認為其中航空發展史的參考價值絲毫未減,值得一讀。在這邊推薦給各位讀者~